学生园地

/xsgz/xsyd/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园地 > 正文

奉天秋日——老虎机官网清史所硕博士生赴沈阳考察记

发布者:老虎机游戏在线玩平台 发布时间:2016-10-26 10:10 阅读量:

 
    2016年10月15日至17日,清史研究所28名硕士生和博士生经由刘贤、萧凌波两位教师带领,在清风学社的组织下,至辽宁沈阳进行为期三天的考察学习。 

 
    沈阳,旧称“盛京”、“奉天”,是中国最后一代王朝  清王朝的发祥地,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有清一代,沈阳一直扮演着陪都或留都的角色。辛亥革命后,沈阳成为奉系军阀的首府,张学良在这里发动了“东北易帜”。历经长期发展的沈阳,不仅积淀了上千年的历史文化,而且在这片土地上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共存的聚居区。除了汉族以外,还有多达41个少数民族,其中人数较多的是满族、朝鲜族、锡伯族和蒙古族。清史所师生们在这次考察中,将文本知识与实地参观相结合,使得对历史的了解更为直观和深入。

    14日晚的火车在铁轨上“咣当”了一夜,15日清晨,清史所师生们暂时摆脱了北京雾霾,来到了近700公里外的沈阳。关外的空气非常清新,气温让人意外地不是特别冷。大家兴奋地走出地铁口,在火车站广场上合起了影,期待着这次对于清朝发源地的近距离接触。 

    放下行李,同学们马不停蹄地展开了考察,第一站达到的是太平寺,也称为锡伯族家庙。锡伯家庙是于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由居住在盛京的锡伯族人集资修建。经过历代的维修和扩建,逐步形成一座规模较大的寺院。寺内主要供奉释迦牟尼、八大菩萨、四大天王等佛像。寺中有锡伯文、汉文两座石碑。碑文不仅记载了锡伯族家庙的创立、扩建和修缮的经过,还记载了锡伯族迁到盛京及编入八旗的经过,把三百多年锡伯族历史保存了下来。通过参观,同学们对锡伯族的文化、习俗以及西迁的路线、历史都有了深入了解。 

    随后,同学们前往附近的实胜寺进行参观。实胜寺又名皇寺,创建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是一座规模较大、历史较早的喇嘛庙。寺院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寺内立满、汉、蒙、回四体文字碑。我们在参观时,正巧赶上寺中做法事,这使同学们对喇嘛教的法事等活动有了直观的认识。 

    经过短暂的午休,清史所同学们又恢复了精神,大家乘车前往辽宁省博物馆。这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前身为东北博物馆。参观当天,博物馆中有《复兴之路》《文明之海  从地中海到拜占庭的地中海文明》《中国古代碑志展》《明清瓷器精品展》《明清玉器精品展》五个展区,同学们在参观中学习了瓷器、玉器知识,并对中国古代碑刻形式、内容加深了了解。 

    在参观完辽宁省博物馆后,大家兴致昂扬,临时增加了一个考察地点  白塔。白塔是沈阳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在清代因日俄战争损毁,百年后又重新修建。《奉天通志》卷75记载了白塔“出生”的年代,“白塔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606年),为僧人德本监修。塔座用经过琢磨的白石砌成,塔旁有一庙宇名弥院寺,故又名弥陀寺塔。”玲珑宝塔呈八角形,共七层,这就是所谓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七级浮屠”塔。虽然同学们赶到时,并不能进入白塔寺参观,可是在落日余晖中,白塔超出围墙的那部分染上了阳光的颜色,向我们展示着它那有着百年历史、独特的光与影的魅力。 

    第一天集体考察活动就此结束了,同学们都感到收获颇丰,相约在北国的街头上散步,品尝当地美食,用清史研究所同学们所特有的积极乐观和严谨,去真正地靠近、感知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 

 
    10月16日,清史研究所师生继续前往沈阳故宫、沈阳福陵参观。

    沈阳故宫是第一站,我们在蒙蒙细雨中进行了参观。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距今近400年历史,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朝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其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是一处包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遗址。淅淅沥沥的小雨,让故宫染上了一丝苍凉感,进入故宫后,同学们经过东路,参观了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和十王亭,这里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随后对故宫中路的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建筑进行了参观,这里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地方;西路是戏台、嘉荫堂、文溯阁和仰熙斋等建筑,于一七八二年建成,是清朝皇帝“东巡”盛京(沈阳)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虽然沈阳故宫没有北京故宫面积大,宫殿多,但是整个建筑设计和布局,反映了皇帝的所谓“尊严”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而且沈阳故宫具有浓郁多姿的满族风格和中国东北地方特色。 

    第二站是福陵,又称沈阳东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建于公元1629年 (天聪三年),到公元1651年基本建成。后经清朝顺治、康熙、乾隆年间的多次修建,形成了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门内参道两侧成对排列着石狮、石马、石驼、石虎等石雕。平地尽头,利用天然山势修筑了一百零八蹬石阶,以象征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两侧耸立着成对的华表、骆驼、狮子、马、虎等石雕。蹬上一百零八级台阶,有一座形似城堡的“方城”,这是陵园的主体,方城后面为月牙形宝城,宝城正中是突起的宝顶,下面是埋葬努尔哈赤和叶赫那拉氏的地宫。在导游的讲解下,同学们对方城内屏风上十一朵花有了新的认识,也对清朝祖先的陵墓有了更为深入地了解。 

    经过一天的参观学习,同学们对女真政权的发源、初期状态有了直观、清晰的认识,同时,再次复习了满文。清史所的同学们当天知行合一的参观活动顺利完成。
 

 
    10月17日,阳光明媚,接着前往清昭陵和张氏帅府博物馆顺利完成了参观考察活动。

    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位于沈阳(盛京)古城北,因此也称“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和现代园林的清雅、秀美。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有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之后,前往张氏帅府博物馆。张氏帅府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是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由张作霖兴建,民国五年(1916年)入住。以后又不断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个部分组成的的建筑体系。总占地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76万平方米,是全国优秀近代建筑群。2002年更名为张氏帅府博物馆暨辽宁近现代史博物馆,主要有大、小青楼、西院红楼群及赵四小姐楼等。通过参观府内陈列、建筑、文物、照片等,同学们对奉系军阀和民国历史有了一些直接了解。张氏帅府作为张氏父子两代的官邸和私宅,曾是东北的政治中心,期间历经两次直奉大战、武装调停中原大战、东北易帜、杨常事件、“九一八”事变以及新旧中国的巨大变迁,饱经沧桑的张氏帅府已成为东北近代历史的见证与缩影。 

    通过亲临历史遗迹进行考察和学习,增进了清史所同学对清代陵墓、奉系军阀、民国建筑等方面的了解。通过策划和组织参观,锻炼了清风学社工作人员的协调和组织能力,积累了工作经验。同时,这次活动使广大同学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有机会置身于历史现场,增强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触发对有关问题的兴趣和思考,有助于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从而更好地推动下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次考察,带给师生的既有历史与现实的跨时比较,也有清朝初兴和入主中原后的空间对照,还有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汇融合,必将为清史所师生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带来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