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xwzx/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史学前沿”第九讲 作为方法的概念史:视角、命题与转向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06-17 16:06 阅读量:
老虎机游戏在线玩平台-老虎机游戏app官网版

5月28日,老虎机游戏app官网版“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九讲在线上举行。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暨老虎机游戏在线玩平台孙江教授应邀主讲,题为“作为方法的概念史:视角、命题与转向”。老虎机游戏在线玩平台夏明方教授等6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了本场讲座。

概念史是近年来颇受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其学术传统肇始于德国。孙教授认为,概念史研究在德国沉寂后、在国外之所以热起来,乃语言学转向有关的。他引用古希腊高尔基亚斯的“你告诉邻人的不是存在,而是语言中的存在”,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虽未深入探讨这一语言现象,已触及语言学转向的实质。20世纪,语言学转向的影响了当代学术的走向,它是一种弱化形而上学思考的产物,借用意大利哲学家詹尼·瓦蒂默的话推崇的是“弱思考”。

就因应语言学的转变而言,孙老师表示,概念史提供了一个对历史/过去进行现象学观察的视角:文化即表现结构,与人的表现行为构成一体,当表现结构从表现行为中抽离出来,它就可以作为历史的一个主题来描述,此其一。其二,如何将“不在”呈现于当下勾连过去与现在,可以借助回忆、文本和口传等媒介。其三,切换观察的“地平”。在历史研究中,有个体的地平,有时代的地平。伴随着地平的变动,视角在移动,因此需要不断地切换视角。

孙教授继而依托科塞雷克给8卷大开本《历史性基础概念:德国政治-社会语言历史辞典》所写导言,阐发了概念史研究的三个命题。第一个命题:概念即历史。在导言部分,科塞雷克引用了戏剧家莱辛的一段话揭橥了概念史研究的旨趣:新词语未必能表达旧事物,同一词语所指涉的内涵也可能大相径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概念参杂了不同时代背景下诠释者的社会经验,也因此具有了历史性的内涵。因此,概念史研究离不开社会史的支撑。这也派生出了概念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则:不能用后来的术语和概念来诠释的事物。

第二个命题是科塞雷克提出的衡量“历史性基础概念”的“四化”标准。一般将“Geschichtliche Grundbegriffe译作“历史的基本概念”,为了避免汉语的暧昧孙教授译为“历史性基础概念”,突出概念所具有的历史内涵历史型基础概念反映历史的重大转折,同时还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这种概念赖以确定的四项标准是:“民主化”指伴随知识的普及,为特定阶层所垄断的概念漫及各个阶层,相关含义也因此发生了变化“时间化”,指概念被赋予了所期待的特征,在实践中内涵不断变化,蕴含着对未来进步、发展的企盼;“可意识形态化”,指概念的抽象化方面使其无法对应事件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又因其多义性而为不同阶级各取所需;“政治化”,指使用者按照自身的意图对概念重加塑造和应用

科塞雷克的四化相对,戈伊伦提出了衡量20世纪历史性基础概念的新“四化”标准,即“科学化”“通俗化”“空间化”“液体化”。“科学化”指科学的理论和概念成为日常语言;“通俗化”不同于“民主化”,强调媒体的巨大影响;“空间化”与“时间化”相对,指科技发展造成空间越来越小“液体化”指多元化和流动化造成概念意义的不确定。

第三个命题鞍型期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表述,不如置换为克塞雷克使用的“过渡时代一语。科塞雷克认为,所有的“现在”都是“过渡时代”,“未来”总是在成为“过去”。19世纪之所以是“过渡时代”,乃由于过去正在消失,而未来尚不明朗。科塞雷克从迅速化、政治和农村三个方面具体描述了“过渡时代”的特征。迅速化使人们无法从过去的经验来推知未来;政治变化体现在宪法制度上,以往各种圣俗权力在消失,形成了联邦制国家;而在农村,领主与农民的复杂的人身和土地关系发生了变化,从身份制社会转变为面向自由市场的经济社会。“过渡时代”预示了一个崭新的未来的地平。

接下来,孙江教授用“过渡时代一语解读中国近代历史,指出中国由传统向近代的过渡始于19世纪中叶。当时的有识之士也曾敏锐地捕捉到时势的变化,提出过类似的看法。例如,1873年,李鸿章在奏折中宣称中国正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1901年梁启超《过渡时代论》提出,“中国自数千年来,皆停顿时代也,而今则为过渡时代也”,国家正面临政治、学问、理想和风俗的“过渡”。孙教授认为中国四百年间的知识迁徙可概括为“宋学西迁”“西学东渐”“东学入中”和“借鉴苏俄”等四个阶段。

根据19世纪以降中国的历史经验,孙教授提出研究中国历史性基础概念的“四化尺度标准化、大众化、政治化和衍生化。“标准化”是指晚清出现的新词语来源复杂,含意新旧杂陈,其语义往往是由使用者来决定的,并在传用过程中逐渐标准化,才成为现代概念。对词语的互译及阐释的研究必然要涉及其在社会层面的流通,概念的流播——通俗化、“大众化”,即关注概念何以流行开来。“政治化”强调概念的定型与政治-社会运动、政治-社会制度的密切关系,作为历史性基础概念,必须与政治-社会的结构性变化发生关联。“衍生化”,是指一个概念完成标准化、通俗化和政治化而成为历史性基础概念后,就可能在具体的历史情景中衍生出与该概念相关的“下位概念”。孙教授提醒道,这些貌似“下位”的概念,有可能取代上位的基础概念而成为具有本土意义的基础概念。

夏明方教授对讲座进行了回顾与点评,称赞孙教授的讲座既具有宏观的学术视野,又富含具体问题的分析。同学们还就各自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向孙老师请教。孙教授强调,概念史研究是“求异”而非“求同”的过程。在着手研究前,应首先依据多种材料对概念进行深入多层次辨析,以考量概念的价值,从中发掘出概念内涵的差异性。报告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陈允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