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日下午,清华大学大学人文学院汪晖教授做客老虎机游戏app官网版“史学前沿”课堂,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作为思想对象的20世纪中国”的精彩讲座。讲座由老虎机游戏在线玩平台黄兴涛教授和夏明方教授主持。 汪晖教授是著名思想史学者,也是首位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安内莉泽•迈尔奖、意大利卢卡•帕西奥利奖等国际性殊荣的中国学者。在讲座中汪教授表示,对于“20世纪”的研究,难处之一在于我们既是亲历者又是观察者,既是产儿有时又是否定者。他提出要将“20世纪”作为思想的对象进行研究,不能站在审判者的高位随意评判,而是要通过对思想对象的解放,重建我们与之对话的关系,从而使之成为我们审视自身历史和未来的视野。他从时间、空间和历史分期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汪教授谈到了“如何界定20世纪”、“长20世纪”或“短20世纪”的感知,以及“怎样理解20世纪的中国”等问题。他强调20世纪不仅是时间刻度和分期概念,也包含了当时的历史行动者对于时势的把握与行动根据的判断。因为“世纪”不仅是历史学家用于结构过去的时间刻度,更体现历史行动者的时代意识并成为其理解自身的视角。在中国,“世纪”的意识是与20世纪紧密相联的,“19世纪”以及18、17世纪等世纪的概念基本是“20世纪”观念的衍生物。“世纪”的范畴作为新的历史意识从边缘走向中心,使用“世纪”,使得别的时间概念边缘化,进而逐渐地取代它们。20世纪大量的事件或是以否定它的形式推进的,或者是在推进的过程中同时看到了它的对立面。
“20世纪”范畴的另一面内涵,是它对于空间的再理解。独特的时势把他者的历史、把整个外部的历史变成自己的历史,同时也将自己的历史置于全部历史的内部予以解释和指认。这是全球范围的共时性关系的诞生,也是从共时性关系中确认其内部非均衡性的开端。20世纪,空间与时间形成了相互置换的特有条件:空间关系经常被纳入时间关系中叙述(最经典的表述即传统/现代),时间关系也不断地被重新空间化(最经典的表述即东方/西方)。中国历史由此被置于近代地理学框架下的总体史的视野内,从属于一种全球性的、从而也包含了内部矛盾和冲突的历史叙述。
最后,汪教授论述了理解20世纪自反逻辑的方法论 重叠与替换。20世纪中国革命的基本目标从表象上看是对俄国和欧洲革命的重复,社会主义目标和人民的阶级构成等一系列范畴并非源自中国,但20世纪中国革命正是依靠这些范畴建立起来的。正因如此,也产生了许多困惑。如何理解20世纪出现的众多“历史主体”的社会属性是相当重要的问题。要讨论20世纪的政治变动,离开这些话语无从着手。阶级、国家、民族、文化等在近代中国运用的基本概念都来自于西方,每一次使用都是对范畴的“重复”,但每一次“重复”都包含了对新的主体性的探寻。如何透过概念构成的话语来描述实际社会政治的变革,是研究20世纪思想史和政治史的共同任务。汪教授通过对一些新范畴的诠释,进一步阐述了“重复和替换”的方法。他强调要超越一般的范畴,理解概念在运动过程中的实际含义,要突破以往规范性的理论,从20世纪历史变迁内部去寻找视角与当代中国进行对话。
黄兴涛教授、夏明方教授和现场同学就有关问题谈了自己的感想,并与汪晖教授进行交流和讨论。汪教授对提出的问题做了深入的解答和回应,讲座圆满结束。
(文:林哲艳;图:沈淼)
友情链接: |
|
快速通道: | 老虎机游戏app官网版 | 人大新闻 | 国际交流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招生就业处 | 教务处 | 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