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要】宋代母、后政治位置的社会、文化思考 2018年10月12日下午,“人大史学讲堂”第七十四期在人文楼三楼会议室举行,主题是“宋代母、后政治位置的社会、文化思考”。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系、北大文研院特邀访问学者刘静贞教授主讲,老虎机游戏在线玩平台包伟民老师主持,李全德老师评议。此外,老虎机游戏在线玩平台刘后滨、皮庆生、马利清、王静、陈昊、张亦冰等老师以及数十名硕博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刘静贞教授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代表性论著有《皇帝和他们的权力──北宋前期》(台北:稻乡出版社,1996年)、《不举子 宋人的生育问题:杀子、溺女、堕胎》(台北:稻乡出版社,1998年),同时还翻译了刘子健、寺地遵等学者的著作。她长期关注宋代政治史、女性史,并对宋代墓志书写材料有一定研究。
(左:包伟民老师右:刘静贞老师)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中,女主政治一直是女性史研究者关注的话题,刘静贞老师以北宋三位曾经垂帘的母后(章献明肃刘后、慈圣光宪曹后、宣仁圣烈高后)为例,尤其注重她们作为母亲的角色和身份,考察她们的形象在政治运作中和传统社会文化理念的影响下,如何被形塑,进而思考唐宋以来女性形象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变化。
讲座开始,刘静贞老师首先提出了自己对政治史和社会观念史研究的一点体会。在史学研究中,为了避免将政治权力斗争简单化,要注意其中的历史情境与人事运作。而涉及政治运作中的社会文化理念,要注意原则性规范同实际执行的差异,同时还要关注论说的力量以及日常与非常的区别。随后,刘老师以宋神宗的母亲高太后为例,细绎文献记载,指出皇太后权同听政的条件是皇帝年幼或帝疾不能视事,在高太后摄政的背后,有外廷朝臣和宫内宦者的共同作用。同时,还让大家思考:神宗的妻子向皇后和哲宗生母朱德妃在当时垂帘之治下,后与母身份有什么不同之处。
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因皇帝年幼、帝疾不能视事及先帝卒崩而遗诏太后处分军国事,实际是母权或妻权的体现。而在相关理念论述中,为了保证皇帝一元统治体制,皇太后因皇帝尚需称臣(儿臣)有优位性,皇后因与皇帝共受天命、取得奉宗庙的资格具有正当性。章献明肃刘后与宣仁圣烈高后都有襄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经历,但刘后的权势积累更多一些,她们作为皇后时不能介入政务,但成为太后,为了“保兹皇绪”,可以处分军国事。那这到底是一种权力(power)?还是作为母亲的权利(right)与义务?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追究。
(李全德老师点评)
刘静贞教授总结说,“母亲”作为一个研究课题的产生,既有学术性也与个人的经历有关,“母亲”的形象在社会中如何被认知是饶有兴味的话题。她胪列了自己过去的一些研究,例如:《不举子》中女性放弃抚养孩子时面对母职的无奈;墓志材料中有关女性妇德的虚美誇饰,实际是一种理想的坚持;刘向所编《列女传》中的《母仪传》和《仁智传》的分类标准,实际是依照男性成功与否为判断标准的,而其编写目的更多地是作为历史教材而非史传之书。此外,研究者自身的当代文化框架也对研究者具体研究取向有关。例如,过去有关女性史的研究,因为现实社会中各种对女性的规矩和限制,加之材料大都为男性书写中的理想典范,更多地看到的是历史上女性悲苦受难的一面。但随着女性地位的上升,日常生活实践中也有不断挑战父系规范的行动,寻找历史上女性主体地位的研究也自然增多。总之,历史研究是复杂的,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真实生活与理念体系彼此影响和相互形塑的过程。
最后,刘静贞老师讨论了“宋人对‘母/后’政治权力的认知”。她指出,“权处分军国事”之“权”字,体现了暂时性。先帝皇后的身份协助了帝系的继承,今上母后的身份代行皇权,扶保幼主。既是“后”又是“母”的身份才保证了权力的合法性,但也说明其本身的过渡性。英宗时期,慈圣光宪曹后最终在韩琦的坚持下,撤帘还政之事可谓是一个生动的案例。宋代有母后垂帘,却不像唐朝有武后称制之事。当时宋代士大夫也多要求太后要“内夫家而外父母家”,成为真正的“赵家老妇”,就连章献明肃刘后也自言:“吾不作此负祖宗事”。
(参会老师合影)
演讲结束后,李全德老师作了精彩点评。李老师提到母亲角色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特殊性,他认为宋代之所以没有出现武则天,更大程度上与宋代士大夫政治的成功有关,同时宋代的后妃背后基本都没有太强大的外戚势力。此外,他还提出一个有意思的历史现象,即两宋的历史的始与终也跟女性有关,从牵扯进皇位继承的杜太后到投水殉国的杨太妃,两宋历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部女性史。
刘静贞老师作了回应,现场讨论热烈,在场各位也深受启发。
(老虎机游戏在线玩平台硕士研究生年慧龙供稿,吴同供图)
友情链接: |
|
快速通道: | 老虎机游戏app官网版 | 人大新闻 | 国际交流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招生就业处 | 教务处 | 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