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打开正定历史脉络的封印
河北正定开元寺南广场遗址考古发掘
2018年12月8日下午,“人大史学讲堂”第七十六讲在人文楼三层会议室举行,主题是“打开正定历史脉络的封印 河北正定开元寺南广场遗址考古发掘”。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陈伟副研究员主讲,老虎机游戏在线玩平台刘后滨教授主持,包伟民教授评议。文物出版社窦旭耀、老虎机游戏在线玩平台马利清、国学院刘新光、老虎机游戏在线玩平台张亦冰等老师以及数十名硕博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陈伟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汉唐考古学研究、战国时期城址研究,先后参加定州北庄子遗址、曲阳王处直墓等遗址的考古发掘,主持正定开元寺南广场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发表专业论文、报告二十余篇。正定开元寺南广场遗址考古发掘是河北省第一次城市考古发掘项目,对了解正定古城的演变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讲座伊始,陈伟副研究员对正定古城及开元寺南广场遗址的发掘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正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唐武德四年(621),城址稳定于现址。唐宝应年间及五代、宋、元、明各代对城市均有扩建或整修,现存城墙基本保留了明代正定古城的风貌。开元寺南广场遗址文化层堆积4 5米,分为七个文化层,发现遗迹180多处,出土完整或可复原遗物4000多件。经过三年(2016 2018)的考古发掘,目前明确了正定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内存在三个遗存系统:开元寺寺庙建筑系统;晚唐五代时期城墙防御系统;北宋、金、元、明清时期民居、街道系统。
随后,陈伟副研究员重点介绍了正定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内的三大遗存系统。开元寺始建于东魏,唐代改为今名,现存须弥塔、钟楼、天王殿、三门楼等建筑。本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唐代开元寺的池沼系统和金元时期开元寺的南门、南墙及门前道路。目前对开元寺唐代及金元时期的布局有了初步了解,明确了开元寺自晚唐以来南界的北缩和中轴线的变化。城墙防御系统分为两期。第一期建于晚唐时期,修筑了夯土城墙及城台。第二期建于五代时期,对夯土城墙进行了局部修补,并对城台进行了扩建和包砖。北宋时期,城墙防御体系已经遭到破坏,失去防御作用。民居与街道系统中发现了民居、店铺、庙宇、水井等遗迹,为了解古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陈伟副研究员还在讲座中展示了本次考古发掘出土的部分遗物,包括陶质大型建筑构件、瓦当、钱币、泥塑玩具和出自景德镇、龙泉窑、耀州窑、邢窑、定窑等不同窑口的瓷器等。这些遗物种类繁多、数量丰富、造型精美,兼具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一件模印有“慎火停水”四字铭文的陶壁挂灯引起了师生们的兴趣与讨论,陈伟副研究员认为在壁挂上模印防火标语体现了古人强烈的防火意愿。包伟民教授和张亦冰老师还就宋代钱币问题与陈老师进行了交流。
讲座的最后,陈伟副研究员总结说,从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发现的遗迹和遗物来看,唐五代时期至宋金时期,正定古城的布局、性质和功能经历了一次较大的变化。开元寺南广场遗址是正定城市发展的文脉,折射出正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文化传统。继续推进开元寺考古发掘工作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不仅有利于学术的发展,亦有利于发挥考古发现的社会价值。
包伟民教授对讲座作了精彩点评。他认为中国古代城市研究的发展与推进离不开考古工作的贡献,正定开元寺南广场遗址的发掘对于唐宋城市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他还提到正定地区在宋代属于边防重地,如果说城墙防御体系于此时废弛, 失去防御作用于理不合,需要进一步探索城址的性质及其兴废的原因。刘后滨教授则关注玄宗时期开元寺、隆兴寺的改名问题,并受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因远在美国无法到场)委托提问了有关宋代民居面积的问题。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师生们就正定古城的变迁及其它历史问题展开了讨论。陈伟副研究员对参与讨论各位师生的疑问一一进行了回答,讲座在热烈气氛中圆满结束。
刘喆供稿,王申供图
友情链接: |
|
快速通道: | 老虎机游戏app官网版 | 人大新闻 | 国际交流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招生就业处 | 教务处 | 图书馆 | |